• 乳制品检测解决方案

    乳制品检测解决方案

    >>>查看更多,请点击下载PDF<<<

  • 食品添加剂中防腐剂的检测

    食品添加剂中防腐剂的检测

    >>>查看更多,请点击下载PDF<<<

  • 食品行业维生素检测 解决方案

    食品行业维生素检测 解决方案

    目录第 1 章 前言 11.1 HPLC 法测定维生素含量的标准 11.2 仪器配置简表 2第 2 章 维生素 A 的含量测定 32.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32.2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102.3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 11第 3 章 维生素 D 的含量测定 133.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133.2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19第 4 章 维生素 E 的含量测定 214.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214.2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26第 5 章 维生素 B1 的测定 295.1 仪器设备与试剂 295.2 实验方法 305.3 实验结果 31第 6 章 维生素 B2 的测定 346.1 仪器设备与试剂 346.2 实验方法 356.3 实验结果 36第 7 章 维生素 B3 (烟酸) 的测定 397.1 仪器设备与试剂 397.2 实验方法 407.3 实验结果 41第 8 章 泛酸的测定 448.1 仪器设备与试剂 448.2 实验方法 458.3 实验结果 46第 9 章 维生素 B6 测定 499.1 仪器设备与试剂 499.2 实验方法 509.3 实验结果 51第 10 章 维生素 K1 的测定 5410.1 仪器设备与试剂 5410.2 实验方法 55第 11 章 叶酸的测定 5611.1 仪器设备与试剂 5611.2 实验方法 56第 12 章 维生素 B12 的测定 5712.1 仪器设备与试剂 5712.2 实验方法 57附录 1 维生素标准溶液校正方法 59第 1 章 前言维生素(英语:Vitamin)是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它们是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而一般又无法由生物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维生素不能像糖类、蛋白质及脂肪那样可以产生能量、组成细胞,但是它们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起调节作用。维生素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成分,缺乏维生素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适量摄取维生素可以保持身体健康,过量摄取维生素却会导致中毒;因此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检测至关重要。国家颁布多项标准法规,对食品、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等中维生素含量检测进行规范,以保障食品安全。依利特仪器参考国家标准及文献,整理了食品中维生素检测解决方案,供相关企业参考使用。1.1 HPLC 法测定维生素含量的标准第 2 章 维生素 A 的含量测定2.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本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维生素 A 进行检测是参考 GB 5009.8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 A、D、E 的测定》,适用于需要参照 GB 5009.82-2016 对食品中维生素 A 进行检测的用户参考使用。2.1.1 仪器设备与试剂实验过程中其它玻璃器皿还包括棕色容量瓶 (10mL、50mL)、1.5mL 塑料离心管、移液枪 (0~1000µL,0~5000µL)、移液枪枪头 (1mL,5mL)、一次性注射器 (1mL)、针筒式滤膜 (0.45µm)、进样针、一次性 PVC 手套、一次性口罩等。2.1.2 实验方法标准溶液配制维生素 A 标准储备溶液 (0.500mg/mL):准确称取 25.0mg 维生素 A 标准品,用无水乙醇溶解后,转移入 50mL 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此溶液浓度约为 0.500mg/

  • 食品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检测解决方案

    食品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检测解决方案

    1、前言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也可称作 EDTA-2Na,是一种重要的络合剂,能络合亚铁离子。它不仅能作为真空采血管中的血液抗凝剂,还可以用在食品添加剂方面,控制聚合反应快慢,通常作为螯合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等来使用。EDTA-2Na 不仅能阻止食品由于金属离子作用而出现的腐败、变质,还能有效地遏制维生素 C 被氧化,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同时还能够阻止油脂的过氧化值升高、口感变差。但是过量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人体有害,其每日允许大摄入量为 0.205 mg/kg。依利特使用 Eclassical 3200 高效液相色谱仪、SinoPak BEH AQ-C18 色谱柱,参考国标 GB 5009.278-2016《食品中乙二胺四乙酸盐的测定》以及相关文献,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检测提出了液相色谱分析检测解决方案,供相关人员参考使用。2、试剂及仪器配置Eclassical 3200 高效液相色谱仪是依利特自主研发的一款高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满足不断升级的法规要求的同时,完善分析过程中的自动性、连续性、完整性,展现试剂选择时的灵活性、实验室结果的稳定性,满足了实验室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性运行的可行性。其积木式单元模块,可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实现等度、二元高压梯度、四元低压梯度、DAD 系统配置、色谱柱温箱、自动进样器、脱气机、馏分收集器、荧光检测器、示差检测器、蒸发光检测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等单元模块任意选配,可广泛用于中控、质检及实验室,满足不同客户需求。2.1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检测液相配置清单2.2 前处理所需设备2.3 前处理及样品分析所需试剂实验过程中其它玻璃器皿还包括容量瓶 (100 mL、50 mL)、移液枪 (0~1000 μL、0~5000 μL)、移液枪枪头 (1 mL、5 mL)、一次性 PVC 手套、一次性口罩、进样针、滤膜等若干。3、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分析3.1 试剂配制3.1.1 三氯化铁溶液配制三氯化铁溶液:将 0.54 g 三氯化铁溶于 90 mL 去离子水中,加入 0.1 mL 盐酸,用 100 mL 容量瓶定容并充分摇匀。3.1.2 流动相配制四丁基溴化铵 - 乙酸钠混合溶液:称取 6.45 g 四丁基溴化铵、2.46 g 乙酸钠,加入 20 mL 乙酸,用水定容至 1000 mL。3.2 样品前处理方法3.2.1 样品制备精确称取 0.1 g(精确至 0.0001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品,放入 100 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溶解并定容,作为标准储备液。吸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储备液 0.5 mL,加入 1 mL FeCl₃溶液,再用水定容至 10 mL,摇匀待测。3.3 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SinoPak BEH AQ-C18(5 μm 4.6 mm × 150 mm)流动相:四丁基溴化铵 - 乙酸钠混合溶液:甲醇 = 90 : 10(V/V)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5 μL流速:1 mL/min柱温:3

  •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20g flash柱制备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20g flash柱制备

    1、前言食用油中的极性组分一部分是由于食用油在煎炸食品时发生了化学变质而产生的,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酸酯的热氧化产物、热聚合产物、热氧化聚合产物等,不仅影响食物的口感、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还会对人体带来严重的危害。相关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这些极性组分可导致肥胖、脂肪肝、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甚至还有可能引起胃癌、肝癌的发生。依利特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 (PC) 的测定 (GB 5009.202-2016) 为食用油中极性组分 (PC) 的测定提出了分析检测解决方案,供相关人员参考使用。2、试剂及仪器配置2.1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 (PC) 的测定配置清单2.2 前处理所需设备实验过程中其它玻璃器皿还包括容量瓶 (100 mL,50 mL)、移液枪 (0~1000 μL,0~5000 μL)、移液枪枪头 (1 mL,5 mL)、一次性 PVC 手套、一次性口罩、进样针、滤膜等若干。3、食用油中极性组分 (PC) 的测定3.1 试剂配制非极性组分洗脱液:石油醚 + 乙醚 = 87 + 13(体积比),870mL 的石油醚中加入 130mL 的乙醚,充分混匀,用时现配。极性组分洗脱液:丙酮 + 乙醚 = 40 + 60(体积比),600mL 的乙醚中加入 400mL 的丙酮,充分混匀,用时现配。3.2 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Flash 硅胶柱 (20 g)流动相:A:石油醚:乙醚 = 87:13 (v/v);B:丙酮:乙醚 = 40:60 (v/v)梯度洗脱程序:0-11 min,100% A;11-20 min,100% B检测波长:200 nm进样量:5 mL流速:20 mL/min3.4 实验结果3.4.1 样品色谱图4、结论本实验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 (PC) 的测定 (GB 5009.202-2016) 对食用油中极性组分 (PC) 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食用油中非极性样品峰结束时间在 6.7 min,符合 GB 5009.202-2016 标准要求。完整方案(PDF 版)下载提示上述内容为《食用油中极性组分 (PC) 分析检测解决方案》(1-2504110U545.pdf)核心文本内容原样呈现,完整 PDF 文档额外包含以下关键资源,可通过指定渠道获取:高清图谱:图 1(非极性组分和极性组分制备型快速柱层析分离色谱图)高清版(含峰形精确标注、响应值详细刻度、样品信息完整标注)、不同批次食用油样品检测原始色谱图对比;操作资料:前处理操作(试剂配制、样品提取纯化)详细步骤图解、高压恒流泵与馏分收集器联动设置教程、紫外 - 可见检测器半制备池安装与校准指南;拓展数据:多品牌食用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极性组分含量检测对比报告、方法重复性验证数据(RSD 值)、不同煎炸时长食用油极性组分变化趋势分析;附录文件:《GB 5009.20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 (PC) 的测定》标准原文节选、仪器与试剂耗材订货清单(含 Flash 硅胶柱、各规格

  • 饲料和鸡蛋中斑蝥黄含量的测定解决方案

    饲料和鸡蛋中斑蝥黄含量的测定解决方案

    目录前言 I第 1 章 饲料中斑蝥黄含量的测定 11.1 仪器设备与试剂 11.2 实验方法 21.2.1 标准混合工作液配制 21.2.2 色谱条件 21.3 实验结果 31.3.1 典型分离色谱图 31.3.2 线性与检出限 3第 2 章 动物源性食品中斑蝥黄的测定 42.1 仪器设备与试剂 42.2 实验方法 62.2.1 标准混合工作液配制 62.2.2 试剂配制 62.2.3 样品前处理 62.2.4 色谱条件 62.3 实验结果 72.3.1 典型分离色谱图 72.3.2 线性与检出限 82.3.3 实际样品分离色谱图 8前言2019 年 3・15 晚会曝光了多个鸡蛋品牌使用斑蝥黄饲养出的笼养鸡蛋冒充 “土鸡蛋” 高价销售,欺骗消费者,着实又引起一大片偏爱土鸡蛋消费者的惊恐之声。那么,这鸡蛋的化妆品 -- 斑蝥黄,到底是什么呢?斑蝥黄是一种维生素 A 源类胡萝卜素,亦称角黄素。它天然存在于许多食物中,如蘑菇、鱼类和蛋类等。作为色素,可以从天然产品中提取,也可以通过人工进行合成。其作为饲料添加剂混合在动物饲料中使用,可以使食用的禽类、三文鱼等肉质颜色更加红润,蛋黄的颜色更加鲜明诱人。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该色素安全性佳,合理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原农业部发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2013)》中规定,斑蝥黄是可以作为着色剂在家禽饲料中添加使用的。在欧盟国家,斑蝥黄也是允许被作为着色剂,添加到鳟鱼饲料、鲑鱼饲料和家禽饲料中,且有明确的限量标准:蛋鸡饲料中 8 毫克 / 千克,其他家禽和鲑科动物饲料中 25 毫克 / 千克。目前我国对斑蝥黄的使用、“土鸡蛋” 的规范等还未有明确标准,虽然 “化妆鸡蛋” 不会对百姓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但利用 “化妆鸡蛋” 欺骗消费者,却是违法行为。依利特公司依据《NYT2896-2016 饲料中斑蝥黄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SN/T 2327-2009 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角黄素、虾青素的检测方法》分别对饲料中和鸡蛋中的斑蝥黄进行了检测,推出了斑蝥黄检测解决方案,与 3・15 一起,守护大家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I第 1 章 饲料中斑蝥黄含量的测定此方法参考《NY/T 2896-2016 饲料中斑蝥黄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标准适用于预混合饲料添加剂、浓缩饲料及配合饲料中斑蝥黄的测定。1.1 仪器设备与试剂表 1-1 (a) EClassical 3100 型高效液相色谱系统设备标准配置清单1.2 实验方法1.2.1 标准混合工作液配制标准品的工作液:取一定体积标准储备液,用流动相稀释并定容至所需浓度。1.2.2 色谱条件流动相:正己烷 / 丙酮 = 93/7 (V/V)色谱柱:Supersil SiO2 4.6×250mm流速:1.5mL/min波长:466nm进样量:20µL温度:30℃1.3 实验结果1.3.1 典型分离色谱图进样分析浓度为 5.0µg/mL 标准品工作液

  • 饮品中着色剂  HPLC检测解决方案

    饮品中着色剂 HPLC检测解决方案

    目录1 前言 ........................................................................................................................... 12 仪器设备与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34 实验结果 ........................................................................................................................... 45 结论 ................................................................................................................................... 76 参考文献 ........................................................................................................................... 77 附录 ................................................................................................................................... 81 前言1.1 什么是着色剂着色剂又称食品色素,是以食品着色为主要目的,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食品着色剂有 60 余种,我国允许使用的有 46 种,按其来源和性质分为食品合成着色剂和食品天然着色剂两类:天然着色剂:主要是指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常用的有辣椒红、甜菜红、红曲红、胭脂虫红、高粱红、叶绿素铜钠、姜黄、栀子黄、胡萝卜素、藻蓝素、可可色素、焦糖色素等。合成着色剂:主要以苯、甲苯等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制成。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列入的合成色素主要有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赤藓红、柠檬黄、新红、靛蓝、亮蓝等。与天然色素相比,合成色素颜色更鲜艳、不易褪色、价格较低,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需对其添加量进行检测。1.2 合成着色剂的性质合成着色剂可分为偶氮类和非偶氮类两种结构,在酸碱条件下均稳定;按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其中脂溶性着色剂因不溶于水、体内不易排出、毒性较大,已不允许在食品行业添加,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合成着色剂多为水溶性偶氮类着色剂。1.3 合成着色剂的毒性合成着色剂少量食用可经肝肾代谢排出体外,但长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引发过敏、腹泻等症状;摄入量过大时,会在体内蓄积,对肾脏、肝脏造成伤害。胭脂红等染色剂还可能降低人体免疫力、增加癌症发病率,因此饮品中着色剂的使用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其含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参考 GB/T 21916-2008《水果罐头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及 GB/T 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采用大连依利特公司生产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着色剂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