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20g flash柱制备
作者:依利特
来源:技术专员 时间:2025-09-23 13:08:50
1、前言
食用油中的极性组分一部分是由于食用油在煎炸食品时发生了化学变质而产生的,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酸酯的热氧化产物、热聚合产物、热氧化聚合产物等,不仅影响食物的口感、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还会对人体带来严重的危害。相关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这些极性组分可导致肥胖、脂肪肝、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甚至还有可能引起胃癌、肝癌的发生。
依利特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 (PC) 的测定 (GB 5009.202-2016) 为食用油中极性组分 (PC) 的测定提出了分析检测解决方案,供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2、试剂及仪器配置
2.1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 (PC) 的测定配置清单
2.2 前处理所需设备
实验过程中其它玻璃器皿还包括容量瓶 (100 mL,50 mL)、移液枪 (0~1000 μL,0~5000 μL)、移液枪枪头 (1 mL,5 mL)、一次性 PVC 手套、一次性口罩、进样针、滤膜等若干。
3、食用油中极性组分 (PC) 的测定
3.1 试剂配制
非极性组分洗脱液:石油醚 + 乙醚 = 87 + 13(体积比),870mL 的石油醚中加入 130mL 的乙醚,充分混匀,用时现配。
极性组分洗脱液:丙酮 + 乙醚 = 40 + 60(体积比),600mL 的乙醚中加入 400mL 的丙酮,充分混匀,用时现配。
3.2 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Flash 硅胶柱 (20 g)
流动相:A:石油醚:乙醚 = 87:13 (v/v);B:丙酮:乙醚 = 40:60 (v/v)
梯度洗脱程序:0-11 min,100% A;11-20 min,100% B
检测波长:200 nm
进样量:5 mL
流速:20 mL/min
3.4 实验结果
3.4.1 样品色谱图
4、结论
本实验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 (PC) 的测定 (GB 5009.202-2016) 对食用油中极性组分 (PC) 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食用油中非极性样品峰结束时间在 6.7 min,符合 GB 5009.202-2016 标准要求。
完整方案(PDF 版)下载提示
上述内容为《食用油中极性组分 (PC) 分析检测解决方案》(1-2504110U545.pdf)核心文本内容原样呈现,完整 PDF 文档额外包含以下关键资源,可通过指定渠道获取:
高清图谱:图 1(非极性组分和极性组分制备型快速柱层析分离色谱图)高清版(含峰形精确标注、响应值详细刻度、样品信息完整标注)、不同批次食用油样品检测原始色谱图对比;
操作资料:前处理操作(试剂配制、样品提取纯化)详细步骤图解、高压恒流泵与馏分收集器联动设置教程、紫外 - 可见检测器半制备池安装与校准指南;
拓展数据:多品牌食用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极性组分含量检测对比报告、方法重复性验证数据(RSD 值)、不同煎炸时长食用油极性组分变化趋势分析;
附录文件:《GB 5009.20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 (PC) 的测定》标准原文节选、仪器与试剂耗材订货清单(含 Flash 硅胶柱、各规格试剂型号编码)、实验数据计算模板(Excel 格式)。
下载通道
直接下载:www.elitehplc.com/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20g flash柱制备
技术咨询:拨打依利特客服电话 400-66-35483